肝脏是血运最为丰富的器官之一,肺癌细胞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形成肝转移,肺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大概为35%。
出现哪些情况应该怀疑肝转移?
肺癌转移到肝脏后,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肋下或右腹部疼痛,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
肝转移有时会引起胆管阻塞,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变黄。肝转移还可能影响胆汁的代谢,引起皮肤瘙痒。
怀疑肝转移该怎么办?
除了规律复查,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应该到医院的肿瘤科或消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做一些检查,确定是否出现肝转移。常用的检查如下:
B超
能够反映出肿瘤的位置、数量、与血管的关系(贴近重要血管的肿瘤切除难度和风险很高)。
上腹部CT
帮助医生了解肝脏、胆囊以及胆管内肿瘤的浸润范围和程度,还能了解周围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
腹部MRI
与CT具有同样的优点,在了解肿瘤质地、血液供应以及和邻近组织的关系方面比CT更好。
核磁水成像胆胰管显影
能够详细呈现胰胆管扩张的程度和范围,主要用于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PET/CT
这是一种全身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转移灶的部位,还有助于医生对肿瘤进行TNM分期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肝脏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医生有时会观察到一些斑点状的异常影像,单靠影像学结果,很难确认这类异常影像是转移病灶还是良性的病变。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靠我们肿瘤诊断“金标准”——病理活检,来明确异常影像的性质。
如何治疗肝转移?
发生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分期进入Ⅳ期,基本失去了根治的机会。转移瘤顾名思义,它与原发的癌灶通常具有相同的特征。举例来说,携带EGFR突变的肺癌,转移到肝、脑形成的转移灶,尽管位置不同,但它们也大多都为EGFR突变,用EGFR靶向药治疗是有效的。
因此,对于肺癌肝转移的患者,首先还是要用针对肺癌的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等)以“治本”。对于转移灶≤5个,最大直径<6厘米的肝转移灶,医生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来“标本兼顾”:
手术切除转移灶
肝脏具有再生能力,健康肝脏可承受高达80%的切除。如果肝脏仅有不到5个小转移灶,手术切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如果合并肝脏疾病,如乙肝或肝硬化,这都会影响手术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术后10个患者中,仍然有1~2个会出现肝内再次复发,这样的患者预后不佳。
立体定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SBRT)如一把“射线刀”,通过小野、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把肝脏转移灶“切除”。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不相上下,且治疗风险更低,对于≤5个的肝转移灶的患者,2年的局部控制率在80%左右,5年无进展生存率接近20%。
介入或消融
介入:在体表合适的血管放置导管,并沿血管将导管放置到肿瘤的主要的供血血管,注射高浓度化疗药和栓塞剂来杀死肿瘤的治疗方法。
消融:通过超声、CT或磁共振引导,将一根能发射能量的针,直接经皮肤刺入肝脏肿瘤的中心,利用电流产生的热量或冷冻剂(比如氩气)产生的超低温,直接导致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同时也使肿瘤周围的组织凝固,肿瘤失去血液供应而“死亡”,从而也可以减少肿瘤的血行转移。
无论介入或是消融,对于肝转移瘤,疗效都很好,获得了中外指南的推荐。
支持治疗
对于体能状态很差,或是转移灶超过5个的患者,不推荐过于积极、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可以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来减轻疼痛,缓解各种不适症状,并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