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正在全球火热进行。我国也即将开展首批预计5000万人的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
我们都知道疫苗的作用,是控制传染病带来的人命损失与经济冲击最直接有效的解方。
关于疫苗,我们该知道什么?不该期待什么?
A:抗体是一种记忆型淋巴细胞。
病毒和细菌入侵后,就开始攻击人体和进行复制,同时也启动我们的免疫系统制造抗体。疫苗接种的原理,是让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在接触死亡或减弱的病原菌之后,形成记忆型淋巴细胞,也就是抗体。日后病原菌入侵后,就能迅速反击,保护人体免受侵害。
A:疫苗大致分成两种,一种是死的病毒,一种是毒性降低的、活的病毒。
小儿麻痹、甲肝和狂犬疫苗,使用的是死亡病毒;三联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使用的是减毒病毒制成。
此外,还有mRNA疫苗、DNA疫苗等类型,但目前技术还无法保证疫苗的成熟,不良反应不可控。
A:让身体跳过感染生病的过程,就能获得抗体,免去人命的无谓牺牲。
无论是用死掉的病毒或是减毒病毒做成的疫苗,都能启动人体制造抗体,达到免疫效果。
疫苗技术发展至今,挽回的人命数以千万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从2000年到2014年为止,麻疹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已减少79%,相当于1710万人。在美国,从1994年到2015年的20年间,疫苗接种让多达2亿人免于小儿麻痹、麻疹、腮腺炎、水痘、甲肝,以及狂犬病等疾病之苦。
A:疫苗常规研发有时需要10年以上。
一支疫苗从研发、试验到可安全、有效使用,必须经过5个阶段:
1. 研发阶段:需2~5年
投入研发的候选疫苗超过100种。
2. 临床前期:需2年
候选疫苗经筛选后,剩下约20种。主要用在动物试验。这个阶段,求的是疫苗的有效性。
3. 临床试验期:分成3期
第一期:需1~2年。筛选出约10种的候选疫苗。测试疫苗用在人体的安全性。
第二期:需2~3年。筛选出约5种的候选疫苗。测试疫苗能否启动人体的免疫反应。
第三期:需2~4年。选出1种疫苗。测试该种疫苗能否发挥有效保护力。
4. 申请查验登记:需1~2年
5. 新药安全监视阶段
上市后,在大规模病人使用下监视是否有不良反应。
由于新冠病毒的疯狂肆虐,全国新冠疫苗的研发不得不采取快马加鞭、跃进式的进度展开。
A:不。
疫苗偶尔会引发不适的反应,甚至有疑似疫苗伤害致死的案例发生。
接种疫苗后的1~2天,有人毫无感觉,但有人会出现程度不一的不适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痠痛、轻微发烧或头痛等。
这些反应被视为是好的征兆,表示疫苗病毒正在体内建立免疫作用,为日后可能入侵的特定疾病做防御准备。
疫苗里用来强化免疫反应的免疫佐剂,有时也会诱发这些不舒服的情形。接种疫苗时若出现这些感觉,先别惊慌,可详读医疗院所提供的指南手册,进行后续的处置。
疫苗没有100%安全,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曾经发生过不同疫苗疑似伤害致命的案例。包括近期韩国接种流感疫苗不断发生接种后死亡的案例。
有效性方面,也不是所有疫苗都能够保证100%有效。例如流感疫苗的效力,一般只有五成,原因是每年的病毒株都会产生变异,去年打过的疫苗种类,不见得适用于今年。目前全球每年罹患流感的人数超过3千万人,其中超过6.5万人病故。流感疫苗的防护效力虽然只有一半,但总比没有来得好。
A:疫苗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疫苗要发挥保护的作用,接种比例很关键。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例如麻疹和小儿麻痹,人群的接种率分别要超过九成和八成以上,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成效。
这并不表示未接种者就能免于罹病,但至少无须担心爆发大规模的疫情。
A:其实疫苗不是新产物,已经有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千年前的我们中国宋朝。
根据记载,那时流行的天花,致死率最高达到6成,婴幼儿甚至一得就夺命。而当时的医生就将天花病患的痘脓体液,种入健康的人体内,避免被传染,让致死率降到3%以下。
18世纪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从罹患痘疮的牛身上取得牛痘,种入人体,大幅减少天花的传染率,成为疫苗概念的先行者。至今已有3种传染病因为疫苗接种而绝迹,分别是天花、小儿麻麻痹2型和3型。
A:目前所知是不可能的。
病毒种类难以估计,引起的病征也千奇百怪,疫苗的作用也是如此。以麻疹疫苗为例,一剂的效用就高达九成以上;结合麻疹、腮腺炎、风疹及水痘的联合疫苗,效力相对较弱,通常要施打到两剂,才能发挥足够的保护力。
A:不是。
疫苗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商业利益也会左右疫苗研发与否,以及疫苗完成度。
一支疫苗从无到提供群体安全施打,通常得花上好几年,期间经历无数的试验与检测,平均花费超过35亿人民币。
因此很多疫苗会因为研发经费短缺,被迫中止,尤其是缺乏商业利益的疫苗。
宜检官网地址:http://m.123t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