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这个看似平常的“小麻烦”,实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没,不仅在中老年人中屡见不鲜,连年轻人群也未能幸免。
《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的数据触目惊心,80后、90后中胃部疾病的确诊比例高达77%,而00后中也有66%的人群遭受胃病的困扰。
胃癌的形成与很多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 性别
男性发病人数是女性的两倍。
☑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倾向:
胃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特别是直系亲属患有胃癌,那么你患胃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加,或者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CDH1 基因突变会增加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发病风险。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在年轻时就可能患上胃癌。
☑ 年龄
大约75%的胃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建议以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异常。
●其他病毒感染:
如 Epstein-Barr 病毒(EB 病毒)等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EB 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 饮食、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高盐饮食、常吃腌熏煎烤炸食品、加工肉类、剩饭剩菜及霉变食物等也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 既往病史
●慢性胃病: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的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这些疾病会导致胃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细胞不断进行修复和再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发胃癌。
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腺体减少,功能减退,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弱,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侵袭。
●胃食管反流病:
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可导致食管和胃的黏膜受到胃酸和胆汁的反复刺激,引起炎症和损伤。这种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胃癌不可怕,发现得太迟才是真正的可怕。胃癌早期也并非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只是容易与普通的胃病相混淆,导致患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1.上腹部疼痛、不适
胃癌早期,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即胃所在区域)有持续性的隐痛、钝痛或不适感,尤其是在饭后或空腹时更为明显。这种疼痛可能逐渐加重,且与进食的量和性质关系不大。此外,如果是胃窦上肿瘤,则疼痛有规律性,进食或服药后可明显缓解。
2.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
很多患者在胃癌早期就有食欲下降,吃一点东西都会感觉很撑吃不下去,还可能会引起打嗝或者是腹痛感。
3.消瘦乏力
如果平时体型和体重正常没有大的浮动,但是突然之间就不知道什么原因瘦了下来,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信号。由于癌细胞的快速繁殖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患上癌症后,机体就会快速地消瘦下来。
4.固定包块
个别胃癌早期患者,在上腹部偏右的位置,可以摸到固定的包块,一般质地会比较硬,且不光滑,按压时会出现疼痛感。
5.恶心、反酸及呕吐
消化道疾病也会有这些症状,只不过胃癌患者更为明显。如果胃部肿瘤在幽门部位时,恶心会频繁出现,若肿瘤长在胃出口部位,则会发出酸臭或臭鸡蛋味,呕吐也会随之出现,且多为宿食和胃液。
6.呕血及黑便
早期之后,随着肿瘤的生长,会破坏胃内的小血管,因此会有大便潜血的症状表现,但如果侵犯的血管较大,则往上会引发呕血,往下则会出现黑便,如柏油状。
虽然上面介绍了六条胃癌早期的“蛛丝马迹”,但当出现个别症状的时候,也不必过度焦虑。有时候胃疼的严重不一定是胃癌,但我们要有警惕胃癌的神经,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要及时进行胃部检查。
养好胃,远离胃癌,就要有个好习惯。
1.别为了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
2.不要吃得过饱,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3.不要生活无规律,吃饭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经常连早餐都不吃,有时还暴饮暴食;
4.少吃熏肉、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反复使用多次高温加热的食用油,其中都含有大量致癌物质;
5.不吸烟,少喝酒;
6.在饮食方式上倡导分餐制,在吃饭的时候多加一双公筷,为了家人的健康也保护了自己,可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
推荐体检预约:北京体检预约 上海体检预约 重庆体检预约西安体检预约
宜检健康是专业的互联网健康预约平台,提供全国4000家公立医院及体检机构的个人/团体体检预约,预约舒心,体检安心。
网上预约,到院体检,免去挂号候检等繁琐流程,节省您的宝贵时间精力!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