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阅读

体检单上的肺结节,多半不是癌,别再自己吓自己

肺结节 阅读 266 2021-03-18
导读:如今,肺癌已成国人第一大癌,每年会带走62.6万人的生命[1]。在一份稍有异常的肺部检查报告面前,大家往往变得神经紧张,人人自危。

如今,肺癌已成国人第一大癌,每年会带走62.6万人的生命[1]。在一份稍有异常的肺部检查报告面前,大家往往变得神经紧张,人人自危。



近年来,“肺结节”已开始成为各大医疗网站的热搜词条,这是一个影像学诊断,胸片或胸部CT上发现的直径小于3cm的肺部阴影都称为肺结节,其中直径小于1cm者称为肺小结节,直径小于0.5cm叫做微小结节。

随着癌症“早诊早治”意识普及和CT成像技术提高,越来越多肺结节开始被发现。

国外调查数据显示,18-24岁人群中肺结节检出率超过1‰,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高,55-64岁人群中检出率接近2%[3]。

考虑到空气污染、饮食习惯等因素,我国人群中肺结节发生率可能更高。

不过,良莠不齐的杂乱信息却让老百姓感到困惑,到底肺结节和肺癌之间是什么关系?可怕的肺结节一定要消灭掉吗?今天,就来说说关于肺结节的5个事实,让大家全面、客观的了解清楚这个临床现象。

查出来肺结节好担心,一定是肺癌吗?

事实:这种担心绝大部分是多余的。

患者拿到“肺结节”诊断时,往往会异常的紧张甚至焦虑,但这件事在医生看来,并没有那么糟糕。

首先,从概率上看,首次发现的肺结节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病变(炎症、结核、瘢痕、淋巴结等等),恶性的可能不足20%。其次,即便是肺癌,绝大多数也都处于早期,经过适当治疗几乎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寿命。

因此,从癌症早诊早治角度来说,发现肺结节是一件幸运的事,绝大多数都以喜剧收尾,过度的担心最后大都被证明是多余的。此刻,更重要的事情是找一个好大夫,让他用专业知识帮助你以最小的代价将美好的结局变成现实。

肺结节中的肺癌容易找出来吗?

事实:排除肺癌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

发现肺结节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排除肺癌。但多数肺结节都是检查时偶然发现,不伴随临床症状。由于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并且结节较小,影像学特点不明显,排除肺癌并不容易。

▲(一名62岁女性低剂量螺旋CT检测,肺结节由一年前的3mm增大至6mm。)

来源: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F1000Res.,2016.5

为了排除肺癌,有3件事情需要完成:

① 明确自己是否属于肺癌高危人群

这一点在医生评估结节良恶性时至关重要!

这些高危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长期所处环境、以往健康状态和遗传信息等。比如: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烟?是否有致癌物(石棉、氡、镭等等)接触史?是否曾罹患其他癌症?是否有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等其他肺部疾病?父母、兄弟和子女是否曾患癌?

需要说明的是,高危人群不意味肺结节一定是肺癌,低危人群也不一定就不是,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

② 完成一次高质量的CT检查

胸片和低质量的CT难以满足诊断需要,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功能性检查——PET-CT仅适合鉴别体积较大的实性结节。目前,高分辨率CT(HRCT)结合各种成像技术能最全面、准确的显示肺结节的特征。

③ 最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既专业又有经验的团队

这个团队需要包括胸外科、放射科和肺部内科医生。

考虑到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很少有患者能享受到这一待遇,在较大的医疗中心找一位有经验的大夫,相对会更为现实。

肺结节定性后,应该如何处理呢?

事实:良性病变不用管,恶性要及时活检。

在全面考虑患癌风险程度、肿瘤部位和CT表现之后,大夫会评估肺结节为肺癌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患者可能会接受以下的治疗。

① 影像学明确为良性或病变直径小于6mm时,不需要任何进一步处理

一部分良性病变在CT上有非常典型的表现,仅影像学检查就能确诊,这时不需要活检。

随着CT成像质量的提高,很多很小的肺结节被发现。这一部分肺结节为肺癌的可能性极低(<1%),即使是肺癌也大都属于惰性肿瘤,生长缓慢,能与人体长期和平相处,并不是一定需要从体内清除掉的。

② 病变为肺癌可能性较大,且估计恶性程度较高时,需及时活检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部分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比如体积较大,实性成分较多,瘤体及血管生长活跃等。这种情况下及时手术活检,能避免等待过程中肿瘤转移的风险。

一时难以定性,一定要“及时”做手术切除吗?

事实:观察随诊一段时间,确诊肺癌再行手术。

过去,手术切除曾经是治疗肺结节的首选方案,“及时彻底清除病灶”的观点,在一段时间内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

但随着对肺结节认识的逐步深入,大家发现:切除的肺结节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肺癌。和不手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患者并没有因病变的切除而在生存期上获益;相反,肺组织的切除常常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或者给未来可能的肺部手术带来麻烦。

因此,现在肺结节手术适应证越来越严格,更多的患者会在手术或活检前等待一段时间,重复CT检查,通过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来提高诊断准确率,医学上称之为“随诊”。

这就好比仅凭第一次见面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经常会出错,正所谓“日久见人心”,如果观察一段时间,判断错误的机率就大大减低了。根据肺结节为肺癌的不同几率,随诊计划有十几种组合之多,这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制定。

每个确诊肺癌的人,都应该手术吗?

事实:高水平个体化治疗方案,才是适合你的答案。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一句对医学的诠释广为流传。

我们常说,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是所有医疗行为的核心目的。一位合格的医生,应该在疾病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全面评价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患者利益的个体化方案。

比如,同样是一个直径1.0cm的早期肺癌, 40岁的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是及时切除病灶,保证治愈,使他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份回归社会。

当换成一位80岁的老人时,患者的生存期已难以因手术而获益,而手术所伴随的并发症风险和低肺功能会影响晚年生活质量,此时手术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治疗选择。

如果再换成50多岁面临事业最后一搏的成功人士,严密监测结节的进展情况,等待3~5年实现职业梦想后再手术,依然会有很大的治愈机会。

总之,发现肺结节后的你,不需要过分担心,找到一个专业又有经验的团队,医生的专业知识会帮助你渡过这一关。

相关文章
推荐体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