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爆红,让社会大众纷纷开始聚焦癌症年轻化的问题。
如何防癌?如何抗癌?不少医学大V也纷纷科普相关的医学技术。
但今天,我们不谈这些,我们从心理的层面,来聊聊“癌后的我们”。
人生在世,没有不追求健康与幸福。
然而,却没有任何人在一生可以完全杜绝疾病,只是有的是急症,有的是慢性,有些只是不舒服,有些则有生命危险。
癌症,则是恶性细胞所导致的病,它不是急症,它是慢性病,却有威胁生命的特征。
身为与肿瘤筛查相关的我们,在公司组织观看《小红花》后,一直以心理、社会与灵性三个面向,思索“癌后人生”、“后癌时代”,希望能传递些信息给大家,特别是真的在面对癌症的病人与家属。
从身边的亲历来说,癌症病人或家属与医生谈话,重心不只是在抗癌治疗的方式,也不仅是讨论心理冲击的议题。
更是常常会谈到人生的总总,过去、现在、未来、信仰,甚至是死亡。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巨作《存在与时间》中说:“一个人唯一的存在模式,就是朝向自己死亡的存在”。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人生现象。
然而,对于自己或家人被诊断罹患癌症之后,“朝向自己死亡的存在”就宛如晴空万里的太阳照耀一片大草原,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想逃也逃不掉。
这就是癌后人生,无处躲藏。
罹癌之后,许多事情都变得很不确定,尤其是病情对生活的影响。矛盾的是,法律规定所有医疗措施都要病人知情同意,伦理学也强调自主原则,但是还是有不少病人家属与医疗团队,选择隐瞒病人。
无论反对隐瞒的人群如何从法律与伦理学的角度来批评,但从心理的角度看,隐瞒无非是怕病人难以接受而崩溃,甚至出现“反正早晚都会死”的想法,而选择轻生。
其实,癌后人生非常需要情绪支持,特别是在告知坏消息的当下,更需要医疗团队充满情绪支持的告知技能。
癌后人生,是家属的,更是病人的,既然难以躲藏,就需要医疗团队与亲友支持鼓励,真诚以对。
如果有幸,进入后癌时代,那无疑是令人鼓舞的事。在这医疗快速进步的时代,愈来愈多癌友有机会走入后癌时代。
经过一场长期抗战,很少人能够平凡的生活,而是呈现两极化的现象,一是更加珍惜当下,把握此时此地的一切,尽全力地活,愿意与人分享生命;一是残存着像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灵魂,被抗癌辛苦的经验束缚。
有些人则进入“特别的后癌时代”,他们就是病人离世,而被留下来的家属。
如果病人能善终,即临终关怀强调的善生、善别,那么家属的后癌时代终究会柳暗花明;反之,家属的遗憾,往往转成创伤性悲伤,苦不堪言。
不论是癌后人生或后癌时代,其实都只是以癌症当参考点,绝对的指标还是当下。
真正明白自己的处境,了解实情,以爱之名怀抱希望,才能创造出对自己有意义的生命。
宜检官网:http://m.123tj.cn